腹透飲食具體應該吃啥注意啥腎友筆記:這5個誤區你一定要避開!
導讀:和你一樣,我曾經因為腹膜透析的飲食問題而煩惱過。我叫文雯,身為一名剛“入坑”腹透一年多的腎友,每天琢磨怎么吃、吃多少、怎么安排餐食,真是比做數學題還燒腦。可是,后來我逐漸
和你一樣,我曾經因為腹膜透析的飲食問題而煩惱過。我叫文雯,身為一名剛“入坑”腹透一年多的腎友,每天琢磨怎么吃、吃多少、怎么安排餐食,真是比做數學題還燒腦。可是,后來我逐漸弄明白了一些關鍵點,發現網絡上的信息雖然多,卻沒幾條直接解決我的實際難題。我想把我和同伴們的親身經驗以及來自營養師的最新建議,整理成一份“腹透飲食生存指南”,只為了讓你少走彎路。如果你剛做腹透,或者已經在腹透的路上磕磕絆絆,這篇文章一定能讓你心里敞亮不少。 對于腹透人來說,蛋白質絕對是關注度排名第一的營養元素,有人甚至認為只要多吃蛋白質就萬事大吉了。但2025年最新版的中國腎臟病飲食指導推薦,腹透患者每日優質蛋白攝入要達到1.2-1.5克/公斤體重,優質蛋白指的是雞蛋、牛奶、瘦肉、魚蝦等。可別一股腦全靠雞蛋、牛奶撐場子,有人吃了六個蛋還喊餓,肚子脹氣、尿量減、體重還莫名增長。我的經驗是:三餐得均衡搭配,不只是主食和蔬菜,蛋白質來源至少要輪換著來,一天一個雞蛋就夠了,魚和瘦豬肉、牛肉混搭才不膩。尤其是,每天稱體重、記飲食,有條件的都建議下載飲食記錄App,清楚掌握自己的攝入量,防止蛋白質過量或不足。 身邊好幾個朋友剛開始腹透時都陷入了一個誤區——喝水越少越好,結果反而出現脫水、低血壓甚至電解質紊亂。其實,腹透會帶走身體一部分水分和電解質,完全限制水分攝入,反而對身體傷害巨大。2025年最新腎病飲食共識提出,腹透患者每日飲水量主要參考“前一天的尿量+前一天透析超濾量”,一般還要適當補充點以防脫水。我現在每天能尿500ml,超濾量1200ml,加起來喝水在1700ml左右,已經感覺剛剛好。換季或是身體狀態變化,都要和醫生協商調整。喝水不是單憑口渴,沒事測測體重、腳踝有沒有水腫,手背皮膚是不是一提就彈不回去,這些細節比單純控制飲水量更重要。 曾經有段時間,我每天算鉀、算磷、算鈉,腦子都快炸了。有個數據讓人印象深刻,2025年腹透患者飲食調查顯示,約有60%的中國腹透者存在磷鉀鈉攝入超過標準的問題,這很容易引起心臟、血管并發癥。別擔心,其實控制這些元素的秘訣就在幾樣最常見的食材。土豆、菠菜、香蕉這些熟悉的“高鉀”食物,焯水之后,鉀的含量能降一半以上。豬骨湯、火鍋底料、腌菜臘肉,這些“高鈉”大戶,平時就少碰為妙。至于磷,奶酪、動物內臟、蟹黃、蝦皮這些還是節制一下。每天飯前想想:有沒有生鮮蔬菜、水果?主食是不是雜糧混吃?肉類是不是每餐不過量?只要把控住這幾個點,飲食也沒那么難。 中國腹透患者人數2025年預計突破65萬人,但營養師極度短缺——平均每5000名腹透患者才有一名專業腎臟營養師,很多人根本約不上。我和一群腹透病友建了個群,大家互相分享自制“透析友好食譜”,真是給了不少啟發。比如:南瓜泥拌豆腐,蒸鱸魚配秋葵,酸奶小米粥加一把葡萄干。做菜時盡量少鹽、少油、不過度加工,每周變著花樣輪流做,這樣不會膩,也能保持食欲。不懂怎么配比,就用小程序查食物營養含量,對著表格調整菜單,日子久了就慢慢順了。 有調查顯示,40%以上的腹透患者存在焦慮、抑郁等情緒困擾,而這些負面情緒會直接影響到飲食——有人暴飲暴食,有人索然無味。我自己一開始因為忌口太多,面對一桌子飯菜都沒胃口,后來學著自我疏導,和朋友家人多聊聊,把喜歡的食物換著花樣做,才慢慢找回了進食的美好。腹透飲食不是冷冰冰的規定,而是一場和身體和解的過程,有時候一碗溫熱的小米粥,一杯香濃的豆漿,都能讓人找回活著的踏實感。如果你有情緒低落的時候,別害怕分享,把你的煩惱告訴親近的人,說不定下一餐就能有不一樣的味道。 身邊有位叫林曉恩的病友,之前磷超標、三天兩頭全身癢,結果調整了飲食結構,把高磷食物換成雜糧和去皮雞胸肉,下調了蛋白總量,兩個月后血磷終于達標。還有朋友通過監測每日進食量和自控水分攝入,半年內體重穩定增加了3公斤,整個人氣色都變了。這些真實的轉變不是偶然,而是踏實的飲食管理換來的美好,希望你像他們一樣,敢于嘗試、持之以恒,就會發現腹透飲食其實沒有那么難。 別再為了“補營養”拼命加餐,“多多益善”是個陷阱;更別因為擔心浮腫就一滴水都不敢喝;面對那些眼花繚亂的食物,記住“均衡”二字是王道。腹透飲食本來就應該變得有人情味,有溫度,有個性,只有你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,學會和它對話,才是最靠譜的“飲食管理師”。 如果你覺得還不夠具體,歡迎在評論區留言,我會把我的餐單、心得和你分享。腹透路上,吃對一步,健康多一步。
